• 中國科學院下場種地 從伏羲農場看智慧農業方向
    來源: 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作者: 發布時間: 2024-11-05

    有了中國科學院的工程師們下場種地,伏羲農場的社會關注度自然不會低。日前,農業農村部印發《全國智慧農業行動計劃(2024—2028年)》提出,支持中國科學院持續探索總結“伏羲農場”模式。國家數據局發布的第二批“數據要素×”典型案例也將伏羲農場納入其中。

    伏羲農場受關注,當然離不開主導者的工程師身份,也離不開諸多先進的智慧農業技術。模型、算法、數字孿生……當下正火的名詞和手段大多能在伏羲農場找到身影。給農業帶來最大改變的恰恰來自農業外部。不少工程師有著一種樸素情懷,想改變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面貌,給農業帶來更多現代元素。在研發和應用過程中,他們沒想到,自己會慢慢從工程師變成新農人。這讓人們對農業的未來更有信心。

    發展智慧農業,是農業領域把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機遇的戰略選擇。當前,以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為特征的農業科技革命正孕育大突破,全球主要經濟體都在大力推進智慧農業。我國數字育種探索起步,智能農機應用取得重要進展,智慧大田農場建設多點突破,畜禽養殖數字化與規模化同步推進。但是,無論是關鍵技術裝備還是應用的廣度深度,都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一大關鍵點就是智慧農業的數據底座還不夠穩固。

    推進智慧農業,既要有歷史耐心,也要尊重現實。眼下,伏羲農場是智慧農場樣板。所謂樣板,意味著領先和示范,也意味著普通農戶和家庭農場與其還有很大差距。農業是以生命體為對象的產業,也是數據采集分析應用最復雜的領域之一。我國農業生產長期是小農戶分散經營、信息化建設相對不足,新一代信息技術難以在短時間推廣普及,改變生產方式是個長期過程。同時,智慧農業應用不等于實際產生效果,一些經營主體難免有遲疑,改變經營理念并非一朝一夕。

    過去,農產品電商是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相結合并實現彎道超車的成功范例;如今,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智慧農業則是當下最需要推進的農業領域新質生產力。在此背景下,要正確認識數據對農業的作用邏輯。傳統農業時代,務農容易迷信經驗;如今我們正加快邁向現代農業,農業生產經營也要避免數據迷信。不能簡單認為擁有了所謂大數據,就可以包治行業的百病。畢竟,限于采集手段、范圍和方法等,其可能存在不精準問題,分析結果也可能被誤讀。

    對農業來說,小數據匯成大數據,活數據才更可持續。農業數據的特點是高度分散、高度動態以及不確定性。多方積累和靈活運用農業數據,是發展智慧農業的基礎和底座。目前,我國農業正處于機械化與智能化并行階段,農業數據存在質量良莠不齊、數據格式不一、融合應用不足等問題。這恰恰對數據的采集分析應用提出了更高要求。要在適宜領域逐步打造高質量數據體系,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和拓展重點領域應用,以數據解行業難題、促效益提升。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完善促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政策體系”,強調“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全方位全鏈條普及應用”。對農業來說,要把數據作為與網絡同等重要的基礎工程來抓,加快構建空天地一體化數據資源體系,拓展數據采集渠道。以“大場景、小切口”的方式,集成應用信息技術,打造更多應用場景,充分發揮其優化資源配置和預測預警功能。(作者:喬金亮)


    地方動態

    擔當作為新起點 改革攻堅新征程|中國信息協會第七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暨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京隆重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第五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會長王金平赴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調研交流

    致協會全體會員的感謝信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