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提出全方位、全領域、全地域推進綠色轉型的重點任務。意見特別提出,加快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推進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同綠色化的深度融合,深化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工業互聯網等在電力系統、工農業生產、交通運輸、建筑建設運行等領域的應用,實現數字技術賦能綠色轉型。推動各類用戶“上云、用數、賦智”,支持企業用數智技術、綠色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綠色化數字化成為經濟社會轉型發展重要趨勢
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加速創新發展,日益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在賦能綠色化轉型、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綠色化和數字化日益成為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重要趨勢。
為促進綠色化和數字化轉型,我國陸續出臺政策文件,加速數字化綠色化協同發展,推進能源資源、產業結構、消費結構轉型升級,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2021年9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提出,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興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2021年10月,國務院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提出“推進工業領域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發展,加強重點行業和領域技術改造”。2022年8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信息通信行業綠色低碳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圍繞數字產業自身綠色低碳發展、加快數字技術賦能全社會綠色轉型兩大方向部署了15項重點行動。
在政策引導下,我國產業結構持續優化升級,資源循環利用率大幅提升。數據顯示,與2012年相比,我國2023年單位GDP能耗、水耗、碳排放強度分別下降超過26%、46%、35%,主要資源產出率提高約60%。
數字產業以較少的能耗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規模不斷壯大,2023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超過12萬億元,占GDP比重達10%,數字產業規模不斷提升,并以較少的能耗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價值。據測算,2022年,我國數字產業耗電量約為3700億kWh,占全社會耗電量的4.5%。數字產業用4.5%的耗電量產出7.6%的GDP,有力支撐了數字經濟發展。
與電力、工業、交通、建筑等行業相比,數字產業自身能耗和碳排放總量相對較低。我國數據中心綠色化轉型成效顯著,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測算,截至2023年底,我國數據中心810萬在用標準機架總耗電量達到1500億kWh,數據中心在用標準機架總耗電量占全社會用電的1.6%,數據中心碳排放總量為0.84億噸。據測算,2023年我國數據中心平均電能利用效率為1.48,與2022年的1.54相比有進一步提升。
數字技術賦能傳統產業綠色轉型發展
數字技術能夠與電力、工業、交通、建筑等重點碳排放領域深度融合,有效提升能源與資源的使用效率,實現生產效率與碳效率的雙提升,數字化賦能新型工業化發展,并成為我國實現碳中和的重要技術路徑。
在能源領域,基于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技術收集分析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的實時及歷史大數據,智能安排發電時間及時長,可以提升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效率;在工業領域,基于數字技術的在線監測、智能預警、智能質控、智能運維等,實現了對生產企業能耗監測、能源調度、污染源管理的全天候監測;在交通領域,數字技術構建的低碳、節能、高效、安全的綠色智慧交通體系,實現了人、車、路密切配合,極大提高了交通運輸的效率、改善了交通運輸環境、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在建筑領域,通過智能控制、數據采集、統計計量等手段,優化分配建筑內部供暖、制冷、通風與空氣調節、照明等系統的能源需求,實現建筑經濟綠色運行。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相比于2017年,2021年我國數字技術賦能工業、電力、交通、建筑行業減排總量分別增加了5.4%、12.3%、18.3%和3.9%。至2030年,數字技術賦能全社會總體減排量將達12%至22%。
綠色發展迎來新挑戰
需要注意的是,數字產業本身也是高能耗產業。隨著數字技術在各個行業的持續滲透,未來,數字產業能耗將以較快速度增長,特別是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發展可能對數字產業能源消耗造成一定影響。大模型的發展離不開算力,而算力基礎設施本身就是耗電大戶。據測算,2021年全國各地區數據中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約為1.35億噸,到2030年將超過2億噸。
數字技術和基礎設施對原材料依賴度高,越來越多的電子設備在生產和處置環節對環境造成一定壓力。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日前發布的《2024年數字經濟報告》指出,從原料消耗來看,每生產一臺2千克重的計算機需要消耗約800千克的原材料;一部智能手機從生產到處置,需要大約70千克的原材料。
而對于更多的傳統行業來說,數字化更是實現綠色化的重要基礎,研究機構指出,數字化程度較高的行業,數字賦能節能降碳的基礎與成效也會相對較好;反之,數字化水平較低的行業,數字賦能節能降碳的效果也較為有限。推動傳統產業實現數字化,是實現綠色化的重要基礎和條件,以數字化帶動綠色化,顯得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