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網聯汽車是人工智能、信息通信、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在汽車領域應用的關鍵載體,也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方向,“車路云一體化”發展路徑目前已經成為行業共識,也是下一階段推動智能網聯汽車規模化產業化應用的關鍵所在。
推動“車路云一體化”過程中存在哪些困難?如何深入開展“車路云一體化”規模化應用?“車路云一體化”的“中國方案”如何進一步落地?8月16—17日,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沈陽汽車有限公司、沈陽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主辦的第四屆沈陽智能網聯汽車大會在沈陽開幕。
本屆大會圍繞“車路協同新質賦能”這一主題,通過主題論壇、科技展、挑戰賽、體驗四大板塊,深入探討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最新技術、市場趨勢和發展前景,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共同探索并推動“車路云一體化”中國方案沈陽實踐,促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健康發展。
持續推動技術落地 形成技術和商業閉環
“智能網聯汽車正引領著全球汽車產業向智能化、網聯化、綠色化加速轉型。”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黨組副書記、副部長蘇波表示,近年來,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幾部委,持續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多場景示范應用發展,技術創新不斷突破,產業生態日益完善,市場應用加速拓展。我國車聯網產業已經從技術驗證過渡至規模落地的重要階段,進入拓展應用的新進程。
來自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共建設了17個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測試區、7個車聯網先導區、16個“雙智”試點城市,開放測試道路32000多公里,發放測試牌照超過7700張,測試里程超過1.2億公里,各地智能化路側單元(RSU)部署超過8700套,多地開展云控基礎平臺建設。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克強認為,在國家頂層規劃支持下,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正在加速發展,包括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并且實現規模化的應用。同時,我國測試示范也在大量開展,各個地方依托示范區建設,從完善路云包括交通信息的基礎設施,形成車路云一體化落地的實踐案例。
然而,各地“車路云一體化”建設整體處于初級階段,尚未能搭建形成完備的系統架構,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碎片化”現象,難以支撐自動駕駛技術和網聯功能的規模化應用。
在李克強看來,“車路云一體化”作為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重要方向,其核心在于構建一個高度協同的交通系統,實現車輛、道路、云平臺之間的智能互動。要推進“車路云一體化”首先需要形成技術閉環和商業閉環。
“有技術閉環未必有商業閉環,但是沒有技術閉環一定沒有商業閉環。目前車路云一體化還處于初級階段,系統以單車智能為主,車企數據尚未接入,沒有實時數據,技術上就不能形成閉環。”李克強表示,希望在政策的推動下,特別是通過應用試點盡快形成技術閉環。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也表示,“現在我們感到最大的問題是,城市參與程度越來越深,但車企參與度比較淺,沒有車企參與的車路云就使得這個產業功能出現了短板。”
李克強指出,“車路云一體化”的目的是為了形成一個復雜體系化的協同感知、決策控制和增值服務系統,這與單車智能并不矛盾,而是單車智能的自然延伸和升級版。
“通過車路云一體化,單車智能可以與車云協同,進而與基礎設施如道路協同工作,形成一個更加高效和智能的交通系統。”李克強指出。
李克強表示,“智能網聯汽車應當沿著“單車智能—車云協同—車路云一體化”的發展路線前進。車路云一體化是單車智能+影子模式的全方位升級版,現有的單車智能只能逼近優秀駕駛員水平,限制了水平上限,引入路側感知與計算,增強了車路云協同模式,具備超越人類駕駛水平潛力,上限提升。”
李克強總結說,車路云一體化發展符合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要保持戰略定力持續推動技術落地。另外,要客觀看待問題,充分認識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以及產生問題的解決,形成高質量解決方案,系統化推進。堅持既有的路徑,架構正確、標準統一是解決相關問題的有效途徑,應該形成凝聚發展路徑的共識,抓緊發展窗口期,需要持續迭代投入,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通過全局統籌,進一步加大投入,解決問題,早日實現大規模的產業化目標。
解決認識落差問題 探索良性投融資模式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以國家標準提升引領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城市如何跑通車路云一體化?如何探索比較良性的投融資模式?
在張永偉看來,目前城市在推進過程中存在顧慮,如技術路線的分歧以及車企參與度相對較淺等問題,這些都影響了產業功能的完整性。為了形成商業閉環,城市需要探索良性的投融資模式,解決跨行業、跨領域試點中的協調和組織難題。
張永偉表示,車路云一體化的推進需要堅定的戰略共識和持續的學習能力作為基礎。
“現在城市在試點推進過程中遇到很大的阻力,即在有車、有路、有云跨行業跨領域試點中,體現了協調和組織的難度,做單項的事情相對容易,做一個系統的工程就變得非常困難,所以在試點工作中必須要解決對車路云認識的落差問題。”張永偉表示。
“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需要對新領域、新賽道加強制度供給,要敢于做創新,要敢于對未來的產業進行投入。”張永偉表示。
“過去我們認為車路云是汽車領域智能化的一個路線,所以將其歸入汽車產業范疇,這個定位讓車路云的建設在探索投資模式、商業模式的時候存在著種種制約。”張永偉指出。
“車路云不應該專屬于汽車,應該和不同的領域進行鏈接,支持不同領域形成有車路云支撐的解決方案,這樣車路云就變得更加寬泛、更加底層,它的投資模式也會變得相對容易,就不會為汽車過早的背上一些屬于基礎設施投資的包袱,這也是對汽車智能化路線的解放。”張永偉認為。
車路云一體化設施體系如何建設?張永偉表示,過去的建設是以試點為主,新一輪建設最基本的要求是城市全域覆蓋,可以分階段來建設,但是最終目標必須是全域覆蓋,甚至是跨域互聯互通。
張永偉認為,單片建設對現在來講已經意義不大,城市可以分級建設,但是應該有一個全域的目標,實現全域、低成本一定要靠分類,不分類就會出現大量基礎設施建設配置過高,但是使用率過低,為未來的發展埋下隱患,所以要堅持分級分類的基本思路推進車路云一體化設施建設。
對于如何跑通投融資機制。張永偉表示,“過去主要依靠政府,通過政府財政或者平臺公司投資全部承擔車路云、‘雙智’、車聯網先導區主要建設任務,如果進行大規模建設,這種完全依靠政府出資的模式一定不可持續,現在需要拓展投資和融資渠道,拓展的基本前提是對投資內容進行再分類。”
具體如何分類,他指出,政府仍需承擔起傳統基建智能化升級的責任,基礎網絡則需要交給運營商。路側算力、智能化設備可以歸為社會化融資建設領域。
“在模式設計上,過去最成功的模式就是高速公路,借錢修路,收費還貸,現在車路云基礎設施建設上也仍然可以采取類似的方式,即通過主體借債、靠運營來償債的模式,而且現在具備了更好的借債環境。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按照分類的原則,借鑒高速公路過去的投資模式,車路云的投融資機制是可以跑通的。”張永偉說道。
最后,張永偉強調,車路云系統賦能交通管理是智慧交管的中國方案,數據是車路云一體化可持續商業化運營的關鍵。配套政策標準是車路云一體化落地及廣域規模化應用重要保障。
協同創新 助推“車路云一體化”新未來
協同創新在車路云一體化的發展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涵蓋了政策支持、企業合作、技術創新、產業鏈梳理以及投融資機制創新等多個方面。隨著這些方面的不斷推進和深化,車路云一體化有望在未來實現更廣泛的應用和更快速的發展。
中國科技體制改革研究會理事長、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張景安表示,創新驅動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網聯化高質量發展。他認為,近年來,傳統的要素有所放緩,高技術、智能網聯電動汽車不僅沒有放緩,創新使中國仍然在快車道上,不僅擁有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市場和產業,并且擁有最活躍的高科技創業大軍。
張景安認為,協同創新是當今世界創新的新潮流、大趨勢。中國的智能網聯汽車就是協同創新的一個典范。要真正形成多學科、多部門的交叉融合。營造一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產業集群,這就需要更大的融合創新,形成多部門、多渠道、多元化的創新生態來迎接數字化、智能化帶來的挑戰。
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稱,設計始終是汽車工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國產車品牌不行是因為不是原創設計。要成為汽車強國,必須要在基礎理論、關鍵技術上實現創新突破,才能引領全球汽車潮流。
“我們汽車工業要在正向設計的基礎上進行創新設計,從概念形成、概念設計、功能設計、整機設計、布局設計、結構設計、裝配設計、精度設計、性能設計、工藝設計。”譚建榮表示。
在聯通智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然懋看來,探索合理的商業閉環是成功的關鍵。他指出,要給數據要素更廣闊的想象空間,尤其是如何整合路側、車側和基礎產業的數據鏈。他還提到,高質量的規模數據集對人工智能產業至關重要。他強調,這些數據需來自先進、智能化的城市傳感體系。通信運營商需要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并推動數字技術創新,以支持“車路云一體化”及未來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
作為自動駕駛零部件供應商,東軟睿馳汽車技術(沈陽)有限公司總裁兼CTO杜強深刻感受到傳統單車智能從商業化上、從客戶體驗上已經走到了瓶頸點。隨著自動駕駛級別越來越高,要求它的算力、感知的傳感器、雷達等成本越來越高,使得整個汽車作為一個商業化的產品,在性價比上已經達到了逐漸收斂。
“這個場景之下,結合云端的計算能力、結合邊緣計算能力、結合路端感知和計算能力,是未來破局非常重要的手段。”杜強表示。
在杜強看來,未來結合云端計算能力、邊緣計算能力、路端感知和計算能力,是未來破局非常重要的手段。
北京萬集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高鑫表示,希望通過抓住車路云一體化發展的契機,搭建一套完整的新型基礎設施,以AI人工智能和數據形成兩大驅動,為智城和智駕提供服務,同時能夠形成最終的一體化產業集群快速發展。他建議,從地方開展標準先行,以全局性的規范為統籌,實施分步建設,在實踐過程中逐步持續迭代,最終落成一個規模化的建設和商業化的運營閉環能力。
蘇波則認為,推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發展,要從五方面出發。一是加強技術創新,持續投入研發資源,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推動自動駕駛及智駕芯片、車聯網、云計算等領域的技術創新和突破,提升車輛的智能化水平。二是完善產業生態,加強汽車、通信、交通等相關產業的協同合作,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和政策鏈的深度融合。三是加強智能化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擴大5G的通信覆蓋,推進C-V2X車聯網規模部署,提升車載終端的裝配率及其與城市級平臺互聯互通。四是拓展市場應用,深入推進規模化示范應用。五是加強國際合作,加強與國外政府、行業組織、跨國企業在技術創新、標準法規、測試示范等領域的合作。(作者: 曹雅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