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余所知名高校,100余個早期硬科技項目,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四大領域,政產學研金等多個領域200多家單位參與……
7月31日,2024年“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路演—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專場在廣東省廣州市啟動,在兩天的活動時間里進行“產融對接、產業對接、產城對接”路演,助力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發展。
讓硬科技創新更硬氣
此次路演項目從全國十余所知名高校征集的項目中精選出100多個早期硬科技項目,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4個領域。一項項走在前沿的“硬核”科技,令人耳目一新。
硬科技,意味著需要長期研發投入,具有較高技術門檻,難以被復制和模仿,同時也是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支撐作用的關鍵核心技術。推動硬科技的成果轉化,以科技創新推動轉型升級,是推出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動力。
“機器人操作系統和別的不一樣,做核心技術解決不了實際問題,必須和產業合作。因為操作系統需要巨大的生態,需要應用場景、需要裝機,這是在學校做不到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李治軍在介紹他帶來的路演項目——卓識智能機器人操作系統時表示,高校是負責從0到1的創新,但一個東西從無到有,剛創造出來的時候肯定會存在很多漏洞,想要將其打磨成成熟的產品,必須依靠產業化。
地方政府搭臺、高校優秀項目集中亮相、投融資機構聯動支持的模式為加速科技創新成果轉化落地提供了優質平臺。
路演期間,主辦方組織廣州的投資機構、園區載體、孵化器等與路演項目開展一對一供需對洽,爭取項目落地。不少參會的投資機構對路演項目表現出極高熱情,對項目的成長性、競爭優勢十分看好。
活動期間,還舉行了科研助理招聘周啟動儀式、國家產融合作平臺企業合規與公益法律服務專區發布及律所入駐簽約儀式、產融合作數據模型算法應用征集活動等。
為從1到100“修渠引水”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從科技研發到成果轉化應用,再到市場開拓、產生效益和投資回報的成長過程,離不開金融活水的傾力“澆灌”。開展“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路演,就是工業和信息化部為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修渠引水”的積極舉措。
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十四五”產業創新發展規劃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領域全口徑納入硬科技的范圍,并將符合條件的,通過市場驗證的早期硬科技項目納入“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的專項目錄。通過把專項目錄與證券交易所上市培育庫進行對接,共同加強成果轉化企業上市培育,推動地方優惠政策配套。
工信部此前已經組織過4次“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路演,遴選一批有“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意愿和能力的一線投資機構,通過路演等形式,為早期硬科技項目和早期投資機構搭建平臺,為有合作意愿的地方參與和合作落地。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在啟動會上指出,舉辦“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路演—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專場,是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的實際舉措。科技創新、產業升級、金融賦能三者有機融合形成“科技-產業-金融”三角循環,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能,同時也是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關鍵所在。
工業和信息化部財務司副司長雷文在表示:“我們開展‘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好,處理好產業變革和金融創新之間的關系,破解以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體系,與產業科技創新之間的結構性矛盾。鼓勵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進而降低創新成本,縮短攻關周期,促進創新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提升產業科技創新及產業化的科技效率效益。”(作者: 趙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