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注銷手機號等于出賣自己”的話題引起熱議。就此話題,三大運營商相關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提醒廣大用戶:變更或注銷手機號碼前務必先解綁。
據悉,該話題來源于安徽省銅陵市公安局民警發布的一條安全防范視頻。視頻中提到,用戶注銷后的手機號碼會重新投入市場銷售,下一個使用該手機號的人可以通過手機驗證碼登錄你的支付寶、微信等各種軟件,后果不堪設想。
記者從運營商處了解到,用戶注銷手機號碼會有90天的凍結期限,超過90天就無法再找回,可能會被重新投入市場進行“二次銷售”。中國電信客服人員表示,所有的號碼根據國家規定都是循環利用的,90天凍結期限過后,是否會被投放、有沒有投放,暫無法確定。中國移動客服人員表示,凍結期內客戶仍可找回本人號碼繼續使用,超過90天會再次進入號碼庫用于后續向市場投放。中國聯通客服人員表示,注銷后的號碼確實會被重新投放進“號碼池”,但被投放時間無法確定,手機號碼被新用戶激活后,無法查詢到該號碼過往號主的繳費詳情等相關使用記錄。
值得注意的是,注銷手機號碼后,新用戶仍然可以通過短信驗證碼登錄老用戶注冊的賬號,存在很大安全風險。運營商客服人員表示,如果不明原因收到自己目前未使用的APP、銀行發來的短信,請提高警惕,及時聯系相關企業、銀行等查詢個人信息情況。變更或注銷號碼前一定要先解綁手機號碼關聯的支付寶、微信等應用,及時修改銀行卡預留的手機號碼。
目前,工信部已推出“一證通查”功能,支持查詢微信、QQ、淘寶、支付寶、抖音等多個APP的賬號綁定情況。用戶可在工信部政務微信公眾號“工信微報”的“政務服務”欄目中點擊“一證通查”,或在工信部新聞宣傳中心微信公眾號“人民郵電報”的“查詢服務”欄目中點擊“一證通查”,即可查詢名下手機號關聯的互聯網賬號數量。
如何“無一遺漏”地進行解綁操作?用戶進入“一證通查”功能頁面,點擊查詢解綁與投訴,根據提示便可實現APP解綁。此外,在工信部指導下,中國移動開發了二次號碼解綁服務,一是在號碼再次投入市場前會提醒已接入的互聯網應用供應商進行批量解綁;二是在用戶開卡后還可自助解綁。
用戶在更換或注銷手機號碼前,除了及時解綁手機號關聯的互聯網賬號,還要及時銷毀廢棄的SIM卡,以免落到不法分子手中,被冒用進而實施詐騙。
后續,運營商將進一步加強客戶營業廳銷號前的解綁提醒,也請廣大用戶在注銷號碼前主動解綁、更換各類應用關聯的手機號碼,尤其是社交、金融等應用,以免影響個人使用與信息、資產安全。(記者 李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