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1月22日電(肖寒)數字化轉型正在悄悄改變我們的消費模式,為日常生活帶來便利。食品標簽是預包裝食品展示產品信息、供消費者合理選擇食品的重要方式。
在國家衛生健康委食品司的組織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聯合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中國物品編碼中心和北京市衛生健康委開展食品數字標簽試點工作。近日,“數字標簽”沙龍活動在京成功舉行,向公眾展示試點工作成果。
數字標簽:消費新體驗
近年來,公眾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需求提升,消費者更加注重閱讀食品標簽。隨著食品標簽標示信息的增多,受傳統標簽版面限制,消費者獲取更多營養健康信息、部分標簽字號偏小等,在一定程度上給消費者信息獲取帶來不便。
國家衛健委食品司有關負責人表示,相較傳統標簽,數字標簽沒有版面限制,更加符合綠色發展理念,消費者還可以通過頁面放大、語音識讀等多種功能更便捷獲取食品信息,滿足不同消費者閱讀需求,大幅提升消費者閱讀體驗感與便利性,也為食品企業與消費者開展良性互動,豐富標簽展示方式提供空間。
此外,對于企業來說,數字標簽方便維護,提高了食品企業在食品標簽管理工作上的效率和準確率,還可有效節省食品企業在標簽設計、印刷、審核中的人力及物力投入,減少食品標簽維護和調整成本。數字標簽正式應用后,在傳統標簽保留強制性標示內容的基礎上,還能有效利用數字標簽開展信息傳遞,減少包裝材料和油墨的使用,有利于綠色環保。
納入國家標準 為食品安全保駕護航
本次活動,來自20余家食品企業的30余款首批數字標簽試點產品集中亮相,涉及植物油、肉制品、方便食品、堅果、飲用水、飲料、乳制品、冷凍食品、焙烤食品、保健食品、酒類等食品類別,方便消費者進行體驗。
“部分食品產品的包裝面積有限,對于標簽信息較多的食品來說會給企業在標簽設計上造成不便。數字標簽給食品標簽留出了更多空間,標簽字體可進一步放大,更好地服務消費者。”國家衛健委食品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為確保數字標簽真實準確地向消費者傳遞食品標簽信息,食品評估中心正組織修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擬將數字標簽作為推薦性標示內容正式納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范圍,明確其應用原則、要求和展示內容,保證數字標簽展示信息的真實、規范,為食品生產經營和市場監管提供技術依據。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表示,目前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和部分國家已開始關于數字標簽的研究,但普遍處于起步階段。我國開展數字標簽的試點已走在世界前列,在食品安全標準領域逐步從跟跑者向領跑者轉變。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正在制定食品標簽新技術的食品法典標準,隨著數字標簽配套標準的發布,我國有望成為首批在食品標簽標準中推行數字標簽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