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部門出臺十六條舉措:打通卡點堵點 穩定工業生產
    來源: 經濟日報 作者: 發布時間: 2021-12-23


    兩部門出臺十六條舉措——
    打通卡點堵點 穩定工業生產

    今年以來,我國工業經濟克服國內外不利因素影響,總體延續穩定復蘇態勢。1月至11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1%,兩年平均增長6.1%,增速在主要經濟體中繼續保持領先,產業鏈韌性和優勢得到提升。

    但受短期性、周期性和結構性因素疊加影響,三季度以來,工業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居民消費和投資恢復滯后,大宗原材料價格維持高位,能源要素約束趨緊,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產業鏈多環節受阻,芯片短缺對汽車等行業生產造成較大制約,部分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面臨較大困難,市場預期趨弱。

    對此,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與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關于振作工業經濟運行 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從打通產業鏈供應鏈堵點卡點、挖掘市場需求潛力、強化政策扶持、優化發展環境四方面出臺16條舉措,為提振市場信心、穩定工業增長預期提供有力保障。

    “工業高質量要以經濟平穩運行為前提,加快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劉文強認為,《方案》一系列措施的落地有助于穩定工業經濟增速,提高發展質量,推動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高質量發展的主線,供給穩定是今后穩固經濟基本盤的關鍵。劉文強介紹,《方案》從幾方面入手穩定工業生產:一是穩供應。面對發達國家不斷出臺刺激政策、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運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調整等新情況新問題,《方案》重點聚焦能源安全保供、保障民生和重點用戶用能需求、保障工業發展合理用能三方面,緩解前期限電限產造成的震蕩。二是穩價格。要通過增加大宗原材料有效供給、完善國家儲備調節機制、強化大宗商品期現貨市場監管等手段,遏制過度投機炒作,穩定價格預期。

    “在穩產業鏈供應鏈方面,一是要建立苗頭性問題預警機制,及時處置潛在風險;二是要重點保障產業鏈供應鏈重點環節、重點企業平穩運行,減少突發事件對產業鏈供應鏈沖擊,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循環暢通。”劉文強說。

    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對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和重塑作用愈加明顯。“《方案》就全面利用數字技術打通堵點卡點作出部署,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說,數字經濟能夠有效減少信息摩擦,實現供需對接,助力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動態調整產品品類、優化產能,對市場需求變化做出迅速反應。

    此外,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核心的數字技術和產業體系,既可以匯聚數據、軟件等技術資源,實現制造技術、材料、工藝等產業鏈短板的突破,也能打通制造與服務、產品與市場壁壘,推動工業加快服務化延伸。“必須抓住機遇,更好發揮數字經濟對暢通工業經濟內外循環的作用。”余曉暉說。

    需求不足是當前經濟復蘇弱于預期的重要原因。“《方案》從提振需求、挖掘需求潛力等方面采取多項措施。”劉文強說,一方面要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及重大外資項目落地,通過大項目大投資提振需求。另一方面要大力推進重點領域企業技術改造,開展智能制造業工廠建設,促進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通過轉型升級提升增強潛力、增強發展后勁。

    要培育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信息消費增長迅猛,已廣泛滲透到人民群眾衣、食、住、行等各層面。據測算,2020年我國信息消費規模達5.8萬億元,在最終消費中占比首次超過10%。”余曉暉說。

    工業經濟平穩運行離不開優質要素的支撐保障。《方案》就“健全工業經濟保障措施”等進行系統部署。“數字經濟要素支撐作用日趨顯著。”余曉暉認為,依托互聯網平臺,工業企業和金融機構之間的對接渠道更加暢通,既為銀行機構服務小微企業提供新途徑,也讓中小制造企業能以較低成本解決融資問題;數字技術搭建了勞動力供需雙方信息發布和對接機制,降低了勞動力市場交易成本,有利于提高就業效率,緩解企業用工難題。(記者 李芃達)

     

    地方動態

    擔當作為新起點 改革攻堅新征程|中國信息協會第七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暨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京隆重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第五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會長王金平赴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調研交流

    致協會全體會員的感謝信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