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歐火星探測器成功開展在軌中繼通信試驗
    來源: 央廣網 作者: 發布時間: 2021-12-02

    央廣網北京12月1日消息 據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消息,2021年11月,我國“天問一號”與歐空局“火星快車”任務團隊合作,開展了“祝融號”火星車與“火星快車”軌道器在軌中繼通信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據介紹,試驗前,雙方向各自探測器上行指令做好試驗準備。在約定時刻,由“祝融號”向“火星快車”發送測試數據,通信距離約4000千米,通信時長10分鐘。“火星快車”接收數據后轉發給歐空局所屬深空測控站,測控站接收后發送給歐洲空間操作中心(ESOC),ESOC再轉發至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由中方技術團隊解譯后,判讀數據的正確性。試驗過程如圖所示。

    12.2_愛奇藝.jpg

    (“祝融號”和“火星快車”中繼通信示意圖。圖源自“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眾號)

    受重量和體積約束,火星車直接對地通信能力較弱,無法滿足大量數據傳輸需求,因此需要將數據發送給距離較近的火星軌道器,由通信能力更強的軌道器轉發給地面接收系統,這個過程稱作中繼通信。

    一般情況下,在建立中繼通信前,軌道器會先向火星車發送一個“發起”信號,隨后火星車回復“確認”信號,然后雙方建立穩定的雙向中繼通信鏈路,就像朋友打電話需先撥通電話一樣。由于“火星快車”發射頻率與“祝融號”接收頻率不匹配,不能通過“撥通電話”的方式建立通信鏈路。“祝融號”發射頻率與“火星快車”接收頻率匹配,因此雙方需要事先約定好通信時間,由“祝融號”直接發送數據,“火星快車”進行“盲收”,有點類似于微信的通信方式。

    “火星快車”軌道器具備“盲收”功能,但在過去十多年里一直沒有機會實際使用該功能。歐空局表示,此次試驗是“火星快車”在軌驗證“盲收”模式的很好機會。

    根據數據判讀分析結果,雙方任務團隊確認“祝融號”和“火星快車”配置的中繼通信設備接口匹配,符合國際標準,傳輸數據內容完整正確,試驗取得成功。

    后續,雙方將在本階段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科學數據中繼通信合作。

    “祝融號”火星車目前在火星表面工作196個火星日,累計行駛1297米,獲取巡視探測原始科學數據約10GB,能源充足、狀態良好。

     

    地方動態

    擔當作為新起點 改革攻堅新征程|中國信息協會第七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暨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京隆重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第五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會長王金平赴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調研交流

    致協會全體會員的感謝信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