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商務部、中央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三部門印發了《“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我國電子商務發展方向和任務。《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國電子商務交易額預期目標為46萬億元,全國網上零售額預期目標為17萬億元,跨境電子商務交易額預期目標為2.5萬億元。
《規劃》的出臺,為電商未來發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政策支撐。據商務部電子商務司負責人介紹,《規劃》主要體現了四方面重點:進一步明確了電子商務在新時代國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新使命,確立了全新的電子商務發展原則和政策導向,開展了電子商務發展指標體系的有益探索,構建了電子商務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框架。
電子商務已成發展新動能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電子商務發展。2020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就發展電子商務作出重要指示,對發展農村電商、跨境電商、絲路電商等提出要求,明確指出電子商務是大有可為的。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三次提及電子商務,高度肯定了電子商務在抗疫中的重要作用,要求繼續推動線上線下融合,促進電子商務發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要發展數字經濟,堅定不移建設數字中國。電子商務作為數字經濟中規模最大、表現最活躍、發展勢頭最好的新業態新動能,是新發展格局藍圖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必將在暢通國內大循環、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重要作用。
“十三五”時期,我國電子商務取得了顯著成就:電子商務交易額從2015年的21.8萬億元增至2020年的37.2萬億元;全國網上零售額2020年達到11.8萬億元,我國已連續8年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網絡零售市場;2020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接近四分之一,電子商務已經成為居民消費的主渠道之一;電子商務從業人員規模超過6000萬,電商新業態、新模式創造了大量新職業、新崗位,成為重要的“社會穩定器”。
電子商務已經全面融入我國生產生活各領域,成為提升人民生活品質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與此同時,我國電子商務發展仍然面臨不規范、不充分、不平衡的問題,平臺企業壟斷和不公平競爭問題凸顯,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外部宏觀環境發生復雜深刻變化,電子商務高質量發展機遇和挑戰并存。
電子商務將由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
經過多年發展,當前我國電子商務規模已居全球之首。在“十四五”時期,電子商務將由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更加注重技術應用、模式業態、深化協同等方面的創新,這也給未來出臺電子商務相關政策指明了方向。
《規劃》用了四個重要表述,分別是轉型重要引擎、就業重要渠道、收入重要來源、美好生活重要作用,涵蓋了人民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產業數字化方面,支持B2B電商平臺加速供應鏈的數字化整合。在政策加持下,我國產業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行業發展將進入快車道。
值得強調的是,農村電商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在《規劃》的主要任務中提到,服務鄉村振興,帶動下沉市場提質擴容,農村電子商務交易額將達2.8萬億元。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電商發展帶來新機遇,農村電商的發展促進了農村和城市資源要素雙向流動。電商衍生出來的相關商業模式,如直播、社交、團購等其實都需要相關的基礎設施等予以支撐,而這些正是農村所缺乏的。隨著電商越來越深入農村市場,電商基因正在逐步深入農村各地,將更加促進農村和城市的資源互通,讓農村電商的業態愈加多元化,為農村注入活力。可以說,農村市場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西安郵電大學西部數字經濟研究院院長張鴻表示,《規劃》有利于促進農村電商的快速發展。數字經濟時代,電商作為新興業態,既可以推銷農副產品,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又可以推動鄉村振興,大有可為。當前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要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進一步強化數字電商作為服務農業農村發展的新動能作用,切實助力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農業農村數字化。
此外,數字貿易迎來新機遇。《規劃》提出,到2025年跨境電商交易額將達2.5萬億元,相比2020年的1.69萬億元增長47.92%。后疫情時代,經濟、就業、民生是時代主題。中國依靠跨境電商搭建全球供應鏈,外貿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激發數以萬計的中小微創業者,幫助他們更平等地參與全球數字經濟,并且獲得創業創富收益。2020年受疫情影響,中國跨境電商快速發展,跨境電商表現了強勁的動力,未來中國會進一步推動全球貿易數字化,為穩外貿作出貢獻。(記者 劉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