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穩定和促進城鄉居民收入,進而促消費?新型消費后勁還足嗎?中秋、國慶“兩節”臨近,民生商品供應有保障嗎?價格異動有監管嗎?9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行新聞發布會回應社會關切。
受汛情、疫情雙影響,部分地區的住宿餐飲、文化旅游這些聚集性、流動性、接觸性消費受到沖擊,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5%,較上月下降6.0個百分點。
國家發展改革委就業司副司長常鐵威表示,“目前看這些沖擊還是暫時性、局部性的,總體上還在可控范圍內。后期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促消費政策進一步發力,消費將繼續保持恢復性增長。”
從總體看,消費穩步恢復。1—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8.1%,仍保持兩位數較快增長。即便是受疫情等影響較大的7、8月份,大部分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類別零售額仍保持增長。
從長期看,消費穩定向好。我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這些均孕育著巨大的消費潛力和升級需求,將有力支撐消費總量擴大和質量改善。
從潛力看,由于疫情影響,傳統消費受到抑制,但各種新型消費業態加快擴容,線上消費逆勢增長。
“前期一系列政策措施陸續出臺,對新型消費的發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常鐵威說,隨著《關于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加快培育新型消費實施方案》等政策相繼推出,20多個省份和計劃單列市陸續出臺了促進新型消費發展的具體方案措施,“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中央頂層設計、各部門各地區統籌推動、市場和社會力量廣泛參與新型消費的工作格局。”
痛點難點卡點逐步破除。5G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加快建設,電子商務體系和快遞物流配送體系進一步健全,一些社會反映強烈、長期未能解決的問題正在逐步實現突破。比如,引導支付行業降低支付手續費,預計每年將為市場主體、社會公眾減少手續費支出240億元,使市場主體活力得到有效激發。
市場秩序進一步規范。《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制定出臺,對互聯網等重點領域仿冒混淆、虛假宣傳等加大監管執法力度,消費者權益得到更好保障。
“總的來看,各類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線上線下消費正在雙向加速融合。”常鐵威介紹,“十三五”期間,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由2015年的10.8%上升到2020年的24.9%。今年1—8月,在去年高基點上,全國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了19.7%。“新型消費領域已經初步形成了大中小企業協同共進、區域行業市場聯通互促、傳統產業和新興技術聯接互動、不同業態融合滲透、上下游全鏈條一體推進的發展格局,迎來了加快發展和提質升級的重要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