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登記在冊的市場主體達1.45億戶,相比2012年的5500萬戶增長了將近1.6倍,市場主體的活躍度持續穩定在70%左右。
國新辦8月25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國務院近日發布的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有關情況,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熊茂平介紹了我國市場主體發展情況的一組數據。
市場監管總局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國新設市場主體1394.5萬戶,基本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全國新設個體工商戶945.9萬戶,同比增長28.1%,兩年年均增速10.8%,為穩就業提供了有力支撐。
熊茂平表示,市場主體登記管理條例是我國制定出臺的第一部統一規范各類市場主體登記管理的行政法規,突出展現了近年來我國商事制度改革的成功實踐,對進一步完善市場主體登記管理制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他介紹,市場主體登記信息是國家政務信息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認真貫徹落實條例,需要最大程度實現信息的共享和運用,提高監管服務效能。市場監管總局已經建成標準統一、動態更新、覆蓋全部市場主體的國家企業法人庫,全量市場主體信息跟相關部門實現了共享。登記機關建立了2300余條經營范圍規范表述項目與涉企經營許可的對應關系,根據市場主體登記的經營范圍,告知其需要辦理哪些許可審批,同時告知有關主管部門哪些企業即將進入到相關行業領域,開展經營活動,方便相關政府部門及時掌握相關情況。
熊茂平表示,市場監管總局高度重視與有關部門的信息共享協作,不斷加強市場主體登記數據建設,推動市場主體登記信息與其他政府部門的共享和運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在登記注冊過程當中通過信息共享,讓“信息多跑路、讓數據多跑腿”,有效減輕市場主體負擔。登記機關建立了2300余條經營范圍規范表述項目與涉企經營許可的對應關系,根據市場主體登記的經營范圍,告知其需要辦理哪些許可審批,同時告知有關主管部門哪些企業即將進入到相關行業領域,開展經營活動,方便相關政府部門及時掌握相關情況。同時,近幾年市場監管部門積極推進信息化建設,通過企業開辦“一網通辦”平臺信息共享,重塑市場主體開辦流程,也就是在申領營業執照的同時,市場主體可以同步辦理稅務、社保等方面的登記,包括公章刻制,大大提高了市場主體進入市場的效率。
二是在部門協同監管中,通過證照信息共享,提高了監管的智慧化、精準化水平。前面法規司的許新建同志介紹了登記事項的監管,同時除了登記事項監管之外,還有市場主體的行為監管,需要登記機關與相關部門實現信息共享。市場監管總局與14個中央部門和單位簽署了信息共享合作協議。截至今年7月底,總局共向各部委推送市場主體登記管理基礎信息8053萬條,各地也都通過政務信息共享平臺基本實現了登記信息在部門間的互聯共享,為各部門依法履職和協同監管提供了數據支撐。
三是市場監管總局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已經建成了標準統一、動態更新、覆蓋全部市場主體的國家企業法人庫,為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信用中國”等國家級系統提供了全量市場主體數據支撐,成為各部門開展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數據來源。現在企業法人庫的全量市場主體信息,都跟相關部門實現了共享。
當前,政府部門間的信息共享和運用仍然是提升政務服務水平的一個薄弱環節,主要還是信息歸集不及時、不到位,同時各地信息化工作水平也存在差異,市場主體反映有時候還需重復申報各類信息。
下一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將認真貫徹落實《條例》規定,不斷加強市場主體登記信息與其他政府部門信息的共享和運用,重點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繼續將市場主體信息通過政務信息共享平臺精準推送共享到相關主管部門,推動落實經營范圍規范化工作,強化市場主體登記和許可審批之間的銜接,方便許可部門及時掌握市場主體的經營情況,推動實現便捷準入和準營。二是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實時更新、權威可靠的電子證照庫。完善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功能,將所有電子證照信息歸集到市場主體名下,這樣就可以實現市場主體相關信息“最多報一次”,有效提升政務服務水平。三是強化市場主體登記信息在實施精準監管中的作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四個誰”原則,也就是“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的原則,進一步理順市場主體登記和行業監管的職責定位,推動政府主管部門更好地運用市場主體登記信息,及時跟進監管,壓實監管責任,防止出現監管空白,共同為市場主體健康發展營造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