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中國-上海合作組織數字經濟產業論壇、2021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8月23日在重慶開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以視頻方式出席,宣讀習近平主席賀信并致辭。
劉鶴表示,習近平主席對數字經濟以及本次大會高度重視,提出了殷切期望和具體要求,要認真貫徹落實。開放共享、合作共贏是數字經濟的內在要求。在上合組織成立20周年之際,各成員國要把握數字化機遇,攜手打造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全面深化務實合作,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
劉鶴指出,數字經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凡是善于利用數字技術的地方和行業,發展格局都在發生積極變化,反之則面臨較大挑戰。要主動順應發展潮流,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同時也要密切關注數字經濟帶來的新問題,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進行深入研究和討論,提出有效解決方案。
劉鶴強調,數字經濟發展需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環境,要把制度環境建設作為重中之重。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堅持高質量對外開放,堅持依法治國,全面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
在8月23日,主論壇上國內外院士專家共話數字經濟,科技自立自強對于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性成為共識。
同日舉行的2021智博會重大項目招商簽約活動中,92個重大項目簽約,合同投資達2524億元,其中智能制造、數字經濟、科技項目占比達75%。展會上我國首款自主創新可控主動標識“星火”芯片亮相、全國首例商業化車路協同智慧物流系統落地等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的涌現進一步佐證了論壇嘉賓的觀點。
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在主論壇演講時表示,人工智能正釋放著驅動產業變革的巨大能量,帶動著數字經濟的發展。
如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系統性突破?萬鋼認為,首先要突破相關前沿領域和關鍵技術,在人工智能上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所謂自立自強,首先是‘立’在深入基礎研究,而‘強’在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科技自強始終是數字經濟的底色,數據安全始終是數字經濟的底線,造福消費者始終是數字經濟的底氣。”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書福演講時強調,全面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新時代經濟發展的必然,要加強推進數字經濟“卡脖子”技術的自主可控,推動數字化經濟健康安全發展,以更加開放包容的態度,共享共建數字生態。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曼青看來,未來的發展趨勢可以用4句話總結:網絡一切、數據賦能、顛覆行業、定義未來。科技創新的體系也變成了節點加鏈接,節點更加強調獨特的價值,強調自主性和競爭力。
“近年來中國汽車主流自主品牌,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品牌競爭力持續提升,探其關鍵原因就是數字化、智能化賦能產業、產品競爭力持續提升。”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華榮介紹,長安汽車以大數據智能化為戰略加速轉型,近3年里投入了近百億。目前已經掌握了500余項智能低碳技術,投放了智能網聯汽車,截至8月22日達145.6萬輛,在全球市場里處于領先地位。
中國工程院院長李曉紅表示,重慶科技進步的貢獻率已經達到約60%,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排名全國第七,西部第一。中國工程院對《重慶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進行了兩輪論證,里面明確提出要面向智能重鎮,智慧名城建設,一手抓研發創新,一手抓科技發展,著力構建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論證院士們認為這是未來重慶市科技創新發展的一個風向標,甚至是科技創新的引擎。
據了解,重慶市近年來深入實施以大數據智能化為引領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為推進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重慶圍繞著制約數字經濟、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關鍵問題,努力構建新型基礎設施和保障體系以及政策支撐體系,大力開展科技創新、改革試點、應用示范,積極推動產業培育和經濟轉型,正崛起為內陸的智能產業和數字經濟發展的高地、高水平國際開放合作的聚集地。
2018年至2020年,重慶市數字經濟分別增長13.7%、15.9%、18.3%,增速逐年走高,數字經濟規模達到6387億元。
2021年上半年,重慶市高技術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31.9%和30.1%,新興產品增勢強勁;新增1.6萬家企業“上云上平臺”,全國15個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中已有11個布局重慶,全市“上云上平臺”企業達8.7萬戶。
截至今年7月,重慶累計改造3485個企業,建成的智能化工廠105個,數字化車間574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1500家經過智能化改造的規上工業企業,平均產值增長46.8%,對全市工業增加值的貢獻達到了6成。
目前,重慶5G建設站穩全國第一梯隊,累計建成開通5G基站5.3萬個。到2025年,重慶將建設30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建成5G基站15萬個,實施80個重點大數據智能化應用,工業互聯網標識注冊量達到15億個。
記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間,重慶將從半導體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到材料方面,實現全方位、全流程發展,同時著力構建國家重要的新型顯示研發和重要制造基地,在前沿技術研發上著力,構建良好的產業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