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26日獲悉,北京時間7月25日17:31分,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與銀河航天在北京、濟南兩地成功開展了國內首次低軌寬帶通信衛星與靈巧5G專網的融合測試,試驗解決了異地專網通信對地面光纖基礎設施的依賴問題,實現了低軌衛星網絡與地面5G專網的融合,邁出了極地、遠海和應急等場景通信服務的重要一步。
試驗過程中,過境的低軌衛星連同地面衛星終端和信關站構建起了北京、濟南兩地5G專網間的骨干網絡,在北京佩戴VR眼鏡的工作人員可通過本地5G專網精準操控近400公里外位于濟南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的靈巧5G專網下的無人平臺移除危險物品。
本次測試端到端時延為20-30毫秒,通信時長7分鐘,試驗過程中濟南場地傳來的全景視頻畫面清晰無卡頓,無人平臺操作流暢,可完成全向運動控制和操控機械臂進行物體夾取等功能。
據悉,該技術試驗依托銀河航天自主研制的中國首顆通信能力達48Gbps的低軌寬帶通信衛星、信關站、衛星終端和測運控系統,以及北京郵電大學彭木根教授團隊聯合研發的高機動、輕量化的基于云小站或霧小站的靈巧5G專網。
當前,全球網絡覆蓋仍面臨諸多難題,仍有近30億人尚未接入互聯網。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全球很多復雜地勢地貌下難以鋪設地面通信網絡,比如,山區、海洋以及沙漠地區。此外,在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情況下,傳統地面網絡難以滿足應急救援的用網需求。
低成本、易部署、高機動、輕量化的靈巧5G專網需求巨大,其可以為無運營商基礎設施的偏遠地區和應急場景提供5G通訊保障,而低軌衛星互聯網具有廣覆蓋、低延遲等優勢,與靈巧5G專網融合將有望解決廣域大帶寬通信難題。
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執行院長彭木根介紹,靈巧5G專網能有效解決傳統蜂窩網絡對站址資源需求高、網絡規劃優化復雜、設備昂貴等問題,通過內嵌基站功能自適應遷移和網絡自組織模塊,高效抑制基站間干擾和無線回程受限等挑戰,網絡即部署即用,與4G網絡相比,在容量、時延和連接數方面性能顯著提升了至少一個數量級。
“未來,靈巧5G專網與低軌寬帶衛星深度融合可以有更廣闊的應用場景,有望服務我國極地科考、海洋開發以及地震、森林火災等應急機動場景。”彭木根說。
銀河航天星座系統架構師林廣榮表示,本次試驗充分驗證了靈巧5G專網以及低軌寬帶通信衛星在通信速率和低時延方面的優勢,低軌衛星可充分滿足偏遠地區無線專網的骨干傳輸需求。
林廣榮稱,靈巧5G專網以及低軌寬帶通信衛星的融合及進一步協同,將有效支撐我國天地一體化網絡建設,為我國應急通信、抗震救災、極地科考、遠洋探測等領域的高效寬帶無線通信需求提供強有力的保障與支撐。
2021年以來,北京郵電大學彭木根教授團隊與銀河航天已開展了一系列低軌衛星和5G專網融合的功能驗證,重點進行了超遠距離無人平臺操控和全景視頻監控等業務的可行性評估。后續,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與銀河航天還將繼續開展靈巧5G云小站、霧小站和輕量化核心網功能上星等試驗驗證工作。(記者 夏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