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國務院國資委等多個部門正密集展開部署,從加快5G、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制造業的應用,到加快培育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再到加快重點骨干企業實現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系統施工方案已經浮現。
在寶鋼湛江鋼鐵廠,基于5G專網的數字智慧工廠正在有條不紊地運行著:5G機械臂按照設定好的程序分毫無差地完成分揀與抓取動作;機床設備、機器人、機械臂的運行數據在3D可視化大屏上實時展示。項目建設方、中國聯通政企客戶事業群高級副總裁方一明告訴記者,5G智能工廠改造為寶鋼湛江鋼鐵廠提升效率達48%,年節省成本約2億元。
這只是我國智能制造加速發展的縮影。不過,中國工業互聯網智庫委員會專家、上海交通大學設計學院常務副院長胡潔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當前5G、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制造業特別是制造裝備領域的融合有待深入,同時傳統企業、中小企業智能化轉型升級緩慢,產業生態體系尚不完善。
“十四五”時期,智能制造發展頂層設計將進一步完善。工信部4月14日發布《“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從發展路徑、具體目標和重點任務等方面做出具體規劃,提出到2025年,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基本普及數字化,重點行業骨干企業初步實現智能轉型,建成120個以上具有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與此同時,針對智能制造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多部門正聯合部署新一輪支持舉措。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部門日前發布的《關于加快推動制造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利用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實現供需精準高效匹配,促進制造業發展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國務院國資委也表示,“十四五”時期將引導企業加快產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發揮國資國企海量生產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的優勢,加快傳統產業和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全面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速5G賦能千行百業和大規模商用。
工信部表示,鼓勵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及各類社會資本加大對智能制造領域投資力度。地方上,遼寧今年將安排30億元“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專項資金,推動1萬戶工業企業上云,打造300個以上應用場景,聚焦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改造,引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廣東佛山提出,2021年將進一步扶持工業互聯網標桿示范項目,單個項目扶持資金不超過300萬元。
利好政策也進一步激發了企業的積極性,頭部企業正競相布局智能制造。京東集團日前與常州開展全域智能產業合作,將投資100億元打造長三角智能制造研發中心等重點項目。海爾集團表示,今年將重點圍繞物聯網+大數據+5G+AIoT平臺布局打造智慧、高效、綠色的智慧工廠與燈塔園區。中國聯通則發起設立5G產業母基金,圍繞工業安全、終端及設備、裝備及控制系統、工業軟件等重點領域,通過投資垂直領域的子基金,撬動多方資金投入。
在專家看來,智能制造是一項持續提升產品競爭力、提高企業生產效率的長期性系統工程。“十四五”時期需要立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應用,聚焦重點領域形成具有行業特色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
胡潔表示,下一步需要加快工業軟件的自主研發工作,突破軟硬件“卡脖子”挑戰,實現核心工業軟件的國產化。進一步加強智能制造行業和5G網絡技術的融合,構建新一代的智能工業互聯網絡。重視工業電商平臺的建設,實現供應商、制造商、經銷商、用戶等產業鏈各環節主體之間數據連通。同時重視降低數據安全隱患,提升系統和數據的安全等級,保持工業制造系統智能化和信息化過程中的穩定和安全。
方一明也表示,下一步,需要加大戰略性引導資金的投放,讓資本市場在智能制造中充分發揮作用。同時,依托數字化平臺進一步打通上下游企業數據通道,促進全渠道、全鏈路供需調配和精準對接,聚焦汽車、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航空航天裝備等重點行業,發揮“鏈主”企業的帶動作用,引導中小企業上平臺,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格局,進一步推動智能制造擴能、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