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提示 警惕網絡平臺誘導過度借貸
    來源: 人民日報 作者: 發布時間: 2021-02-08


      近年來,一些網絡平臺通過各類網絡消費場景,過度營銷貸款或類信用卡透支等金融產品,誘導過度消費。對此,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發布風險提示,提醒廣大消費者樹立理性消費觀,合理使用借貸產品,選擇正規機構、正規渠道獲取金融服務,警惕過度借貸營銷。

      銀保監會有關負責人說,一些機構或網絡平臺在宣傳時,片面強調日息低、有免息期、可零息分期等條件。然而,所謂“零利息”并不等于零成本,往往還有“服務費”“手續費”“逾期計費”等,此類產品息費的實際綜合年化利率水平可能很高。部分營銷故意模糊借貸實際成本,容易讓人產生錯誤理解或認識,侵害消費者知情權。

      一些機構在各種消費場景中過度宣揚借貸消費、超前享受觀念,容易誘導消費者無節制消費,尤其容易誤導金融知識薄弱人群、沒有穩定收入來源的青少年等。

      此外,一些網絡平臺過度收集、濫用客戶信息,甚至在消費者不知情的情況下,將客戶信息在平臺方、貸款機構、出資方等之間流轉,侵害了消費者信息安全權。

      對此,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提醒廣大消費者,要堅持從實際需求出發,樹立量入為出的理性消費觀,遠離過度借貸消費營銷陷阱。

      ——理性消費,量入為出。

      消費者應認清借貸產品內容,正確評估自身經濟承受能力,杜絕不計后果盲目借貸、盲目消費行為,某些營銷過度宣揚的“借貸消費”“超前享受”行為不值得提倡和效仿。過度借貸往往導致資金斷流,使消費者個人、家庭陷入困境。

      ——合理借貸,切勿“以貸養貸”“多頭借貸”。

      消費者應了解網絡平臺貸款、類信用卡透支及分期等借貸產品,知悉借貸息費價格、期限、還款方式等與自身權益密切相關的重要信息,警惕一些機構或平臺所謂“免息”“零利息”等片面宣傳。合理發揮借貸產品作用,樹立負責任的借貸意識,不要過度依賴借貸消費,更不要“以貸養貸”“多頭借貸”。

      ——選擇正規機構、正規渠道借貸。

      要注意查驗相關機構是否具備經營資質,選擇正規機構、正規渠道獲取金融服務,防范非法金融活動侵害。對來歷不明的電話、鏈接、郵件推銷行為保持警惕,不隨意點擊不明鏈接,不在可疑網站提供個人重要信息,防范詐騙和個人信息泄露。(屈信明 歐陽潔)

    地方動態

    擔當作為新起點 改革攻堅新征程|中國信息協會第七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暨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京隆重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第五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會長王金平赴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調研交流

    致協會全體會員的感謝信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