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線下走向線上,從現實邁入“云端”,從面談到直播,廣交會開啟了新的模式。
第127屆廣交會于6月15日至24日在網上舉辦。本屆廣交會按16大類商品設置50個展區,2萬多家企業參展,將網上展示、推介、供采對接、在線洽談等融為一體,形成一站式全天候網上舉辦新模式。
廣交會自1957年創辦以來,每年都定期向中外客商敞開大門,為中國對外貿易發展和擴大開放作出巨大貢獻。如今面對新的形勢,廣交會順勢而為,整體搬上“云端”,是特殊時期的創新舉措,對外釋放了多重積極信號。
將大型實體展搬到網上,說起來輕松,但真正實施起來并不容易。如果說以前線下舉辦廣交會,更多考驗的是活動場地、組織能力、人員安排等方面,那么在網上舉辦廣交會,就是一次全新的流程再造,涉及云計算、人工智能、在線翻譯、視頻直播、在線支付等多方面的新技術,任何一個領域的技術有“真空”或者不成熟,都可能讓網上廣交會難以舉行,或者效果大打折扣。
可喜的是,這些年來國家持續在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等新型基礎設施方面整體規劃、超前布局、加大投入,一批成果落地應用,產生了積極效應。這些新基建項目不但在日常社會經濟生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讓在特殊時期舉辦網上廣交會成為了可能。可以看到,網上廣交會的舉辦,正是依靠了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的強力支撐,參展企業通過10×24小時全天候網上直播間,既可以與客戶在網上單獨面對面洽談,也能借助網絡直播面向全球的客商進行宣傳和推廣。這種把供應商、產品和客戶緊緊聯系在一起的新模式,讓網上廣交會有了生命力、吸引力。
網上廣交會是一次嘗試,也是一次探索。可以預見,經過疫情的沖擊,一些原本在線下舉行的活動,可能會越來越多地轉為線上舉行。這對產業、企業發展來說,是巨大的機遇,使其擁有了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發展空間。同時,這也對新基建、新技術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相關部門從更宏觀的層面因時而變、順勢而為,把準新基建的脈搏,作出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甚至是超前的規劃布局,讓新基建和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良性循環、共同進步。(龍躍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