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基建參與者:在三線城市站上“新風口”
    來源: 中國青年報 作者: 發布時間: 2020-05-29

    新基建正在帶來一股熱潮。關于這一點,1985年出生的劉嘯感受到了。

     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今年的投資重點是“兩新一重”,其中“兩新”之一就是新型基礎設施。此前,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新型基礎設施的范圍,人工智能作為其重要一環被多次提及。

     作為銅陵“城市超腦”項目的負責人,他覺得自己也在無意間站上了新基建的“風口”。

     疫情期間,銅陵市場監管部門的負責人找劉嘯求助:因為市民生活需要,農貿市場不能關閉,可進出市場的市民中總有人沒有按照疫情防控的要求好好戴口罩。市場管理方人手有限,有沒有什么辦法可以及時發現哪些人沒戴口罩?

     了解到實際需求后,劉嘯趕緊聯系技術研究同事,花了一周時間突擊開發,在“城市超腦”平臺上線了一項新的技術功能:通過收集并分析市場內的監控數據,抓拍沒有正確佩戴口罩的市民。截至目前,他們已經發現了100多起沒有戴口罩的行為。

     疫情期間,劉嘯帶著一群年輕人,在銅陵“城市超腦”上線了疫情態勢分析、周邊疫情地圖、智能客服疫情問題解答、農貿市場未帶口罩預警、超過5人聚集預警、非接觸式體溫監測等6個抗擊疫情專題場景,支撐抗擊疫情、助力復工復產。

     不只是高大上的工程建設,也不只是非常時期的防控措施,新基建還連著許多普通人的具體期待,并且在一些角落里悄悄帶來改變。

     今年1月13日早上8時許,安徽銅陵“城市超腦”平臺上發出預警:某社區70多歲的獨居老人王奶奶已超過24小時沒有進出過家門。信息在第一時間被推送給社區網格員,社區派人及時上門查看情況,發現老人這天一直在家自學鋼琴。確認無恙之后,社區網格員才放下心。而在以往,再認真細致的社區工作人員也很難掌握獨居老人的行蹤軌跡。

     這是銅陵“城市超腦”首批上線的“獨居老人關懷”功能給社區治理帶來的改變。看到市民生活的“痛點”、難點得到解決,劉嘯頗有些自豪。

     自2018年9月立項建設以來,由他帶領的85后、90后團隊正在努力讓銅陵這座三線城市,也能跟北上廣深一樣變得“耳聰目明”,能夠和每一位市民溝通。

     目前,銅陵“城市超腦”匯聚了全市57家單位(1140類城市大數據)的34.5億條數據,涵蓋城市管理、社區治理、重點安全、民生服務、生態環保、宏觀決策、疫情防控等7大類城市綜合治理能力。在“城市超腦”的幫助下,原先依賴人工的社區治理事件平均處理時長從三四天縮短到不足一天,社區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升。

     從事信息科技工作10年了,劉嘯很高興自己的技術能力能帶來實實在在的幫助。“新基建不只是新技術,也是一種社會治理的新能力,能讓我們的城市生活有更多可能。”

     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認為,新基建對于當前經濟穩定增長、解決就業問題有重要的提振和牽引作用,同時會帶來核心產業和技術升級的機會,并推動形成新消費,對我們未來的消費升級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戰略舉措。

     作為科技領域的代表,劉慶峰去年就建議加快確立人工智能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投資方向。在他看來,包括人工智能、數據中心、5G等在內的新基建領域和項目,一定要以解決社會剛需為出發點,而疫情帶來的變化和影響,更凸顯了其緊迫性與重要性。“這也是人工智能、新基建跟此前的互聯網產業浪潮最大的不同。”

    地方動態

    擔當作為新起點 改革攻堅新征程|中國信息協會第七屆理事會第二次會議暨第七屆會員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京隆重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第五屆信息技術服務業應用技能大賽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

    中國信息協會會長王金平赴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調研交流

    致協會全體會員的感謝信

    • 協會要聞
    • 通知公告
    初爱视频教程完整版免费观看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