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者在杭州城市大腦運營指揮中心了解杭州推進數字治理的情況。杭州城市大腦是為城市生活打造的數字化界面,2016年起步建設,目前包括公共交通、城市管理、衛生健康、基層治理等11大系統48個應用場景,日均協同數據1.2億條。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城市建設迎來了新挑戰。社區外來人口如何監控?如何做好復工復產以及交通、醫療等這些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工作?
面對“城市免疫力”大考,眾多新型數字科技公司,正使用“一攬子”智慧城市建設方案和數字化技術產品,推動整個城市“免疫力”不斷升級。
城市管理和防疫都給數字化城市管理帶來全新的應用契機,未來更多在城市中生活的人,將感受到數字化帶來的改變。
4月8日,武漢徹底“解封”,但確診病例“零增長”不等于“零風險”,“解封”不等于解防,打開城門不等于完全放松警惕。自1月23日離漢通道關閉以來,奮戰在社區防疫一線的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唐家墩街道天門墩社區黨支部書記鄭青霞和社區民警何智剛一直不輕松。如今,城市“解封”面臨的挑戰可能更多:社區外來人口如何監控?居民流動增大,與普通小區居民日常怎么溝通?民警怎樣發現并鎖定社區內的發熱門診就診患者、密切接觸者、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今后,如果復工復產,生產、交通、醫療等這些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城市“免疫力”系統如何升級?
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認為,防控疫情是對國家治理能力的“大考”之一,這背后不僅是數字政務本身的問題,還在于數據能不能共享、系統能不能承載、應急措施能不能及時組織落實等多個方面。
在這場“大考”中,眾多新型數字科技公司正使用一攬子智慧城市建設方案和數字化技術產品,推動整個城市“免疫力”不斷升級,這也讓我們提前看到了城市數字化、智能化的模樣。未來更多在城市中生活的人,將感受到數字化帶來的改變。
城市防疫呼喚數字科技“幫手”
一手抓好防疫,一手做好復工復產,高效排查并鎖定可疑人群是城市管理的關鍵。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日前上線了數字化防疫系統——戰疫金盾,既能實時監控返城人員流向分布,又能動態掌握園區企業運行情況,幫助地方政府更好實施科學決策。
北京市百泰生物藥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白先宏說,通過“戰疫金盾”系統的機構信息報備模塊,公司將復工復產過程中遇到的口罩、手套等防疫物資缺乏問題上報,相關部門在了解情況后,迅速組織人力和資源,為企業送來了3000只口罩等物品,快速解決了企業復工復產問題。
“除了每天進入公司前測量體溫,‘戰疫金盾’系統還能填報體溫和健康情況。這些信息將和居民的戶籍、居住地址、返京情況等信息共同記錄在個人專屬二維碼上,通過掃描二維碼就能便捷、快速地進出小區和單位。”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內企業員工劉女士說。
“戰疫金盾”系統是尚亦城、京東數字科技集團旗下京東城市、智研院等多方快速攜手抗擊疫情的最新技術成果,目前已覆蓋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所轄56個社區近4萬居民的健康信息和1098家規模以上企業的實時數據,企業和居民通過下載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官方APP“尚亦城”或掃描二維碼即可快速進入“戰疫金盾”系統報備。同時,通過亦企服務通道模塊,還能及時反映企業在復工復產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向政府尋求幫助。
在數字科技“抗疫武器庫”中還有很多“神器”。比如,百度緊急推出針對疫情防控的智能外呼平臺,可應用于社區情況排查和通知回訪等場景,比人工電話效率提高數倍;騰訊教育積極助力武漢市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免費搭建在線課堂,為師生們在家上課提供保障服務;華為聯手中國電信為火神山醫院提供技術支撐,打造首個遠程會診平臺;釘釘“在家辦公”功能免費開放,服務全國眾多“無接觸”辦公者。
城市管理需要“數字操作系統”
傳統的城市服務分割型數字化,很難解決重大社會事件。在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看來,疫情當前,要真正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需為城市裝上數字基石和技術底座,用數字化方式連接各個部門的數據,增強各個部門的協同、聯動。只有這樣,當發生重大公共事件的時候,才能緊急應對。
北京的城市管理者在過去2個月內已率先體會到了數字科技的力量。“通過城市多源大數據融合,時空大數據能反向計算出一條確診人員過去14天的動態追溯軌跡,包括特定時間、空間接觸到的人群。這一關鍵技術可將政府的疫情排查范圍從原來千萬人縮小到幾千、幾百人,大幅降低了工作量,可幫助排查新冠肺炎高危人群,鎖定傳播源。”京東數科有關部門負責人說。
截至目前,該技術已幫助北京市找到數百個新冠肺炎高危人員。
在南京,數字科技人員與公安部門“牽手”,就疫情地區流出人員研判分析搭建了警企合作“綠色通道”。2月21日,南京市公安局在發給京東世紀貿易有限公司的感謝信中寫道:“2月4日起,京東技術團隊加班加點,安全調查部直接與公安部門對接,提供了疫情數據支撐,為指揮部開展研判分析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保障了南京市疫情防控。”
城市管理數字化升級正當時
無論是疫情暴發初期,還是“解封”之后的城市管理和防疫,都給數字化城市管理帶來了全新的應用契機。
到底什么是智能城市操作系統?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數字科技集團首席數據科學家、京東城市總裁鄭宇介紹,“智能城市操作系統”是智能城市的數字和技術底座,包含時空數據引擎、模塊化時空AI算法、基于學習的數字網關技術以及可視化分析技術等諸多前沿科技,可以讓城市中海量數據高效、安全“對話”,AI算法模塊化輸出,有效解決了智能城市建設過程中數據難以互通共享的根本難題。
以“時空數據引擎”為例,“智能城市操作系統”的處理速度相比傳統數據平臺要快10倍至100倍而且不斷迭代。再以模塊化時空AI算法為例,以前一個20人團隊作空氣質量分析和預測AI模型開發需要花費兩年時間,“智能城市操作系統”只需要一個人花兩天時間,極大降低了人工智能開發成本。
防疫和城市管理只是數字科技應用的一部分。中國工程院院士潘云鶴認為,中國智能城市建設和方法與別國有異,中國的城市管理者不僅要管理城市,還要推進城市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與綠色化,中國的智能城市需要同時推進這五化,城市智能化也正是建設好這個五化的重要抓手。
從最初的大數據智能,到如今的AI+無人駕駛、城市AI+產業發展、AI+生物識別、物聯網+AI等諸多新技術涌現,數字科技給生產生活帶來的驚喜還遠未結束。眼前的這些“抗疫神器”不僅有助于在防控排查工作中提高效率,而且必將會更好地服務我國城市和產業發展,加快破解缺乏頂層規劃、缺乏精細化管理、缺乏先進技術手段等難題。